公司新闻

威廉williamhill官网在线登录东西问 吴为山:当齐白石“遇到”达·芬奇中国写意雕塑如何出彩?

2024-10-01 10:58: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当齐白石“遇到”达·芬奇,中国写意雕塑如何出彩?

  2017年,《孔子》青铜塑像正式“落户”巴西库里蒂巴市的“中国广场”;2019年,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在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揭幕;2021年,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矗立于希腊雅典的古市集遗址,雕塑《隐元禅师像》在日本长崎兴福寺永久安放……

  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在近30年间创作了600多座雕像,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新加坡、日本、韩国、丹麦、比利时等国均立有他的作品。如何将雕塑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融会贯通,向世界讲述中华之“美”?日前,吴为山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中新社记者:世界各地都有您的雕塑作品,从东西方文化交流角度来说,“达·芬奇与齐白石”“孔子与苏格拉底”最具代表性,这两组雕塑作品希望表达什么内涵?

  吴为山: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的灵感,来自于十多年前我在意大利威尼斯访问,于烟雨朦胧中乘船时突发奇想,产生了超越时空的东西方文化代表在人类文明长河同泛舟的意象。这件作品塑造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与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相遇”。达·芬奇的写实,齐白石的写意,分别代表着西方与东方的审美追求,寓示意中两国跨越时空的文化艺术交流。

  雕塑达·芬奇长发如瀑、手指苍穹,表现对科学和理性的尊崇;齐白石面容清癯、手拄节杖,呈现谦和自然之态,但手杖却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在我眼中,手杖是一条线,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艺术观,也像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达·芬奇和齐白石生活的年代相距数百年,他们的“对话”是超越时空的交流。

  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矗立在希腊雅典的古市集。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肩而立,挺拔健硕,气宇轩昂,正侃侃而谈;其中孔子温文尔雅,如沐春光威廉williamhill官网在线登录,作交手磬折礼。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两尊雕像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伟大思想的对话似春风化雨,象征着东西文化交流融合进入新阶段威廉williamhill官网在线登录、新模式。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以秦兵马俑、敦煌石窟等为代表的中国雕塑和以大卫、维纳斯为代表的西方雕塑之间的异同?它们体现出何种文化艺术差异?

  吴为山:原始时期,中国的红山、磁山文化等都体现出高度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是对生命自然状态的直觉表达;先秦三代时期,以商周青铜器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雕塑为代表的写意,充满东方式神秘主义色彩的诡魅与抽象;而汉代的雕塑意象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中最强烈鲜明的艺术语言,是与西方写实雕塑体系相呼应的另一审美体系、创作体系和价值体系。

  汉代之际,佛教传入中土,雕刻石像成为一门重要艺术。当时的佛教艺术受到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而犍陀罗艺术又受希腊艺术影响。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国佛教艺术逐渐呈现出本土面貌。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龙门、云冈石窟中的菩萨、天王、力士造像等,无论形式、形象还是题材、表现手法,都充分体现文明的交融。

  总体来讲,东方艺术是意象性、写意性的,它以“意”为出发点来塑造艺术形象。西方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艺术,则带有明显的理性特质和科学态度。例如大卫的雕塑,感觉米开朗基罗几乎要把大卫从石头中解放出来,强大的人文主义意识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其精神内涵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道、慧、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现在与未来的绝伦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这不仅在于保持中华独特韵致,弘扬民族传统,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

  中新社记者:写意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雕塑一直以来以写实著称,二者如何共融并撞击出艺术的华彩?您的艺术创作如何吸纳中西文化精神并“为我所用”?

  吴为山:我的家族文化氛围浓厚,耳濡目染深受影响。祖辈中有研究诗文、书法的杰出学者,我从小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长大后总不知不觉将书法与雕塑进行类比,找到共同点相互融汇。书法以文字为基础,本身就是抽象的绘画,文字发展从具象走向抽象,正如雕塑一样,外有形象,内有结构。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美术家要找到支点,才能在世界艺术史图景中立定文化坐标。我在对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多年来一直创作、传播、倡导写意雕塑。写意雕塑的“意”,是中华文化之“意”,通过形来写“神”,达到形神兼备。写意雕塑也吸收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精华,借鉴20世纪以来西方视觉艺术革命中建立的艺术新样式。它意在融汇古今中外,打通艺术类型隔阂,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概念,不仅走向世界,也在与世界对话。

  中新社记者:您致力于“中华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塑的探索,从孔子、老子、李白到费孝通、季羡林、杨振宁等,刻刀下的历史文化名人创作如何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吴为山:1995年我为费孝通先生塑了一尊头像,费先生给我题了一幅字,“得其神胜于得其貌”。他告诉我:“塑像,要抓住神。”这给了我莫大启示,也让我坚定一个理想:用可视的形象把那些不可视、写在书本里、口口相传的民族历史展示出来,让每一个雕塑都能反映时代精神。

  事实上威廉williamhill官网在线登录,孔子、老子长什么样,至今没有发现真实的图像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画像也是后人的想像。为这些圣哲塑像,最好的方法是从“神”入手。所谓“神”,是指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孔子、苏东坡、鲁迅都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着不同特征,这是时代精神在具体个人上的反映。从文化传统中找到他们的“神”,既是捷径,也是必经之路。但中国精神并不是简单地做出长袍马褂样的雕塑,而是雕塑者自身要具备传统文化修养。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才能创造出更具民族风骨、个性和风采的艺术精品。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通过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文化载体进行传播,探索出一条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2018年,中国美术馆先后建立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从机制上保证文化交流。

  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只限于传统文化,要坚持与时代同步,有文化上的创新。要做好经典的评定工作,选出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的经典之作。“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国际视野”这16个字符合当今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上的追求。

  吴为山:情感的融汇,思想的互动,价值的共鸣,皆需要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与心交流。要用“美”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相互尊重中以对话方式把中国文化“走出去”变成中国文化被“请过去”,使其独特价值为世界共享,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生成中国文化影响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美术馆向世界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发去慰问,得到的回复同样充满温度。大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在这场全球疫情中,所有人都寄居在一叶扁舟上,有义务相互理解、相互协作。

  文明对话,还要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价值的双向交换过程,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认为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我们面对面,心连心,就能魂相依,脉相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完)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文科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是“写意雕塑论”的首创者,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陈列于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广场。他的雕塑个展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英国皇家美术院、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巡展。南京博物院设立“吴为山雕塑馆”,韩国建立“吴为山雕塑公园”。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