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威廉希尔williamhill石雕艺术论文范文

2024-07-08 06:15: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威廉希尔williamhill石雕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通俗来说是指在石头上雕刻形象或花纹等的艺术,可用来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石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固有的材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艺术门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

  中国的石雕艺术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雕塑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的吸收、融汇了很多外来艺术思想和形式。石雕艺术因其早在旧、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逐渐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被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了诸多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其所特有的材质――石头,经过大自然的孕育,诸多先天环境的打磨,数亿至数十亿年的积累,其本身就铭刻着岁月的自然和烙印,孕育着最本源的艺术感。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或团体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和处事方式等组成的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文化历来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与崇尚也会不断提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的吸纳以及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在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中小型企业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中小企业要如何提高管理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企业的效益,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就应当建立完善的、合适的企业文化来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文环境和现代先进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体现,是诸多方面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一定企业特点和普遍群体意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加快和深化普及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科学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规范化经营,强化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努力建设完善、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石雕艺术与其他雕塑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材质。顾名思义,石雕艺术的材质就是石头――大自然的结晶,岁月的见证。石头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沧桑、大气、坚韧不拔和浑然天成的精神,又因其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从而使得石雕能够展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感觉。中小型企业因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虽然追求的企业文化也有诸多方向和内涵,但依旧有着一些普遍的共同点。

  中小型企业在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中,所普遍追求的方面主要有:厚重的企业底蕴;鲜明的企业特性;良好的未来发展潜力;优秀且完善的管理能力;舒适融洽的工作环境。而这些方面与石雕艺术所具备且突出的精神文化都能有较好的契合。

  石雕艺术其固有的材质――石头,本身就孕育着厚重、沧桑、大气的特点,通过艺术的加工后,又将此特质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出来,能较好的表现出企业的浓厚底蕴。世界上绝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集天地的灵气和岁月的磨砺而生,在某些程度上就很好的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独特性。每一块经过数亿至数十亿年的孕育而诞生的石头,经过艺术家的打磨和创作后成为一件艺术品时,其本身所孕育的精神内涵又被赋予了更为浓厚的意义,能够突出地体现企业的生存力和发展潜力。石头具有坚韧、长久、凝聚、不偏颇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将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赋予其中,能够更好地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展现于员工眼中,使员工对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更明晰。而石雕艺术对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所能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石头本就是来源于自然,在各种风格的环境中都能起到良好的点睛作用。

  石雕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其丰富且浓厚的精神内涵,并且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的人们在经过了现实社会和传统文化理念的洗礼和影响后,能够更为容易的接受石雕艺术所表现出的精神,也更善于理解石雕艺术中所传达的内涵。员工在为企业服务时,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出现在其身边的石雕艺术所表达出的精神文化的影响,并自发的将这种影响转变成为认可,从而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完善且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型企业是极为重要的,人们应该注重石雕这种艺术形式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的价值,并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更加合适的材质和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完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更强的工作动力,使企业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创造更大的价值,对社会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作品说明:我们住在自己建起的一层层的保护中,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而是防止自己的尖锐伤害到所爱的人。

  作品说明: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同地区的节日慢慢的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图形表现通过西方圣诞帽和我国民间传统大花布两个元素相互结合的形式,画面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校宿舍区是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但是小树林仅仅以树阵的形式出现,也缺乏一个视觉中心。同时,在晚上,由于没有景观灯,小树林区域是非常黑暗的。

  床头灯的形式为自己独立设计完成,选择了最典型的床头灯的灯罩,同书相结合,同时配上咖啡色的条纹装饰。白色和咖啡色相结合,与周围建筑的环境可以融合起来。然后将其放大,一本高度为40公分,可以成为座椅。白天可以作为公共艺术进行陈列,到了晚上可以作为景观灯,其柔和的光可以为小树林提供照明,成为宿舍区唯一的一个视觉中心。希望能给晚上学习归来的同学带来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亦可以成为同学们的交流和接头的中心。床头灯和书的结合也希望提醒同学们莫要在宿舍里贪玩,学习为重,适应于学校的环境。

  本套家具设计的灵感是以直线勾勒简洁、硬挺的几何形体,表现阳刚、理性之感。沙发的支撑结构是由不锈钢支架和枫木承接槽组成的,软垫采用了皮革和布艺的混搭,营造一种雅致且亲近自然的氛围。整体配色为暖黄色调,绿灰匹配深咖色形成了稳健、紧凑的状态。矮柜的收纳功能是伴随着空间的大小、虚实对比,形成了灵活、开放的储存方式。

  这是一张未来国际银行的定期存折,遗憾地是,它存储的并不是钱,而是水资源,以此警示人们:未来水资源的贫乏将直接关系到个人财富。

  李甜甜,女,1988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理论与研究。读研期间协助导师参与了大明湖超然楼民俗馆室内改造设计项目,大明湖奇石馆室内改造项目。

  华博画廊主要经营中国当代名人书画精品,举办名家书画展览,邀请名家书画笔会,订销各大美术院校及国内名家作品等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发展推荐实力派艺术家,开拓培育发展书画市场,增加艺术交流,缔造艺术园地,繁荣文化事业。

  此次设计的想法在于将传统文化“诗书画印”中的“传统图案感觉”提取出来,与现代设计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提取出来,二者合理的契合,惯用到品牌当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提取,重新给予设计和包装,抽离出具有传统图案的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既满足了对所经营的产品的表达,又满足了追求的设计的感觉。

  崔胜男,女,1987 年12月生,现居住于山东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研究生期间曾参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室设计工作、校咖啡馆设计装修工作、济南大明湖天然奇石馆改造设计项目等,参与“齐鲁研究生论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坛”且参与的作品获得优秀奖。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雕刻艺术按用途划分有建筑雕刻、宗教雕刻以及观赏、陈设性雕刻等;按工艺划分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圆雕等。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有石雕作品,如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像,还有出土的商代大理石石虎、石鸟。迄今为止河北石家庄出土的一对西汉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东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佛教艺术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这个时期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平。东汉武氏祠前有一对石狮子,是我国陵墓石狮最古老的作品,形态逼真,鬣毛清晰可见。著名的西汉霍去病陵墓石雕群是汉代石雕的代表作。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而是重视结构形式的韵律,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以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形神兼备、静中欲动的艺术效果。霍去病墓石雕以高度概括的雕刻手法而不同凡响,其独特、雄浑、沉厚、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汉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相对集中于历代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为数众多,为我们探求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石雕、工艺石雕、建筑石雕逐渐成为石雕艺术的主流。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除广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陈设小品、印纽等观赏性作品极为流行,石雕题材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1.吉祥图案。“吉祥”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书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语,自古就是福寿喜庆的祝吉之词,也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观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因此,吉祥的内容是多福、添子、增寿。还有如“吉庆有余”“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献瑞”“松鹤延年”“麟凤吉祥”“一路连科”“狮子绣球”“封侯挂印”“太师少师”“天马行空”“福”“寿”等,都是人们祈盼吉祥的重要内容。

  2.戏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如“渔樵耕读”“杨家将”等。

  3.避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的动物。如狮子、麒麟、凤凰、大象、鹿、仙鹤、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如民间建筑的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以及桥梁、石牌坊、石碑、镇庄兽、拴马桩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间石雕,如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石桥、柱础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间石雕运用在建筑装饰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石雕装饰,因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而更显弥足珍贵。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一的石牌坊。牌楼即牌坊,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牌坊直接渊源于汉唐时期的里坊门、其形制与古老的衡门、乌头门和棂星门有关。明朝中期,坊门的结构渐趋繁杂,形制也越来越高大,逐步演变成牌坊。牌坊以“一间两柱”为基本形式,即竖立的两柱间横接一至两根额枋,上下两根额枋之间镶牌或透雕的花板;柱要深埋,还要箍“夹杆石”以求稳定。大型的牌坊可横向展开成“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牌坊的形制相当自由,甚至可以使用一般民间建筑禁忌的斗拱,屋顶由斗拱承托形成楼檐。牌坊的斗拱、额枋、夹杆石和屋顶都是重点装饰的部位。如:位于广西钟山县玉坡村的“荣恩石牌坊”古建筑,是广西有名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之一。该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村进士廖世德为纪念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通体青石建造,牌坊满布圆雕、高浮雕和低浮雕。用料宏大厚实,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设抱鼓石,起护杆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有反尾上翘鱼鸱吻,正中为保护陆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横枋下正中石匾竖刻楷书“恩荣”二字。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为高浮雕和透雕镂空的“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丹凤朝阳”“八仙贺寿”“鱼跃龙门”等十多组玲珑剔透、寓意深刻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不同的建筑部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起护栏作用的抱鼓石的两侧用的是线刻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整体而不破环原有牌坊的柱式结构。而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则应用了高浮雕且近似于圆雕的表现方法,突出了牌坊最主要而显著的位置的“双龙戏珠”和“双狮戏球”。而四斗拱间采用了低浮雕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牌坊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整个牌坊从正面到背面的雕工精致细腻,刀法娴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二的石狮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狮子被逐渐神话,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护法,而成为佛法威力的象征。狮子又被称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它可镇百兽。由于东汉开始,历代帝王陵墓石兽中均沿用石狮子护陵,用以避邪镇墓。狮子还常成为菩萨的坐骑和寺庙的建筑装饰。古代官制三公、三孤之首名太师、少师,官位显赫。大狮、小狮谐音太师、少师。“太狮少狮”图案比喻为高官厚禄、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多见于民间建筑门饰雕刻。狮子的形象被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的典型艺术形象,深受百姓的喜爱。传说雄狮与雌狮在一起嬉戏,狮子的毛会缠在一起滚为球,球内会生出小狮子。“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图案寓意祛灾祈福、子孙繁盛、财源滚滚。广泛用于石牌坊、桥梁、望柱、建筑小品、门枕石、拴马桩等雕刻上。如:石龙桥位于广西钟山县石龙镇镇府门前,横跨于石龙河南北两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绪年间,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联结,充分显示出我国桥梁建筑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子一对,两石狮怒目圆瞪,虎虎生威,桥面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着“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雄健的横幅大字,两石栏上分别雕刻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等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这些图案在技法上都应用了浅浮雕和线刻的表现手法,刻工细腻、形象生动,使大桥溢彩流金、熠熠生辉,不但体现出清代浮雕艺术的精湛,也体现了清代戏曲艺术的兴盛,说明清代文化艺术之繁荣。石龙桥是一座融建筑、雕刻、造型、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及雕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广西古石桥中所罕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三的拴马桩。明末至近代农村的石雕工艺品。在农村宅院用来拴马、牛等牲口的一种石雕桩。流行于陕西渭南地区,陇东、山西、广西一些地区也有类似作品。拴马桩的材料多为青灰石、黑青石。石桩分为桩头、桩颈、桩根三部分,其重点在桩头圆雕。雕刻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神话故事人物等,其中以石猴、人与动物等造型居多。多应用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桩各部位进行装饰。圆雕造型浑厚、稚拙、粗犷,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四的门枕石。也叫抱鼓石或门墩,是一种石材做成的极具结构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建筑构件,位于大门的门轴下。主要功能为承托大门起转动门轴的作用。门枕石突出门外的部分称为门鼓石、门墩,是装饰的重点。做成圆形的称为圆门鼓,做成方形的称为方门鼓。门墩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三个方面。门墩上的“狮子绣球”“五福捧寿”“九世(狮)同居”“白猿偷桃”“三羊开泰”“刘海戏金蟾”“麟吐玉书”“岁寒三友”“暗八仙”等图案威廉希尔williamhill,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由于封建礼教及权势的规矩制度,使得应用在建筑上的装饰图案纹样也有官位等级的差别。官位等级高的门墩图案丰富且雕工精致,官位等级低的门墩图案极少甚至没有,就一简单的方柱或圆柱门墩。门墩上的图形大多采用低浮雕或线刻,极少用透雕。浮雕栩栩如生,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透雕更是剔透玲珑,令人叫绝。我国各地民居的门枕石类型繁多,风格迥异。如:唐介祠位于广西省全州县凤凰乡翠西石冲村内,唐介,现广西兴安县高尚乡江东村人,宋仁宗时为御史里行。在宋一代,其后人有八九人中进士,人丁繁衍,由于家族兴旺人多,其中一支迁至全州。为纪念先人,而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兴建了这座唐介祠,该祠砖瓦木结构,有天井厢房,分上下两座。大门两侧分别立两个抱鼓石,鼓石上蹲踞着两个小狮,整个抱鼓石包括鼓、鼓石,小狮子应用了高浮雕与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刻精致,不失为一件极好的石雕艺术品。该祠保护得相当完好。

  绚丽多彩的巴林石温润细腻、软硬适度,是雕刻艺术创作的优质材料。“石不能言最可人,文化真谛是灵魂”,这句话很有道理,意义颇深。是谁给了巴林石的文化灵魂呢?是人的艺术发现和艺术造化。巴林石的价值就在于它是艺术用石。虽然巴林石有着天然的美色、天然的图案,但如果没有人的艺术发现和艺术造化,它就脱离不了一堆矿料或者说一堆石头的原始状态。艺术加工和艺术创造使巴林石焕发生命活力。巴林石艺术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实现巴林石价值并成倍升值的关键要素。所以,根据多年从事雕刻艺术的实践体会,笔者从艺术角度谈谈对巴林石雕刻的切身感悟。

  巴林石有五大类别百余品种。开采出来的石料称为原石。当见到一堆原石或者拿起一块原石的时候,人们一般总是特别在意原石品种的鉴别,是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的哪一类哪一种呢?然后根据石种谈质论价。但在雕刻家的眼里,除了鉴别石种之外,最注重的是艺术内涵。无论哪个品种,都必须首先确定他的审美取向和适合功能。适合于打造印章、雕件或剖光磨成自然型都需要通过艺术发现来确定。无论哪个品种,也都需要以艺术发现为前提,通过艺术加工或艺术创造,最后成为艺术品,才能实现价值增值。

  艺术发现,就是人们常说“慧眼识珠”,既能看透物质属性的珍奇,又能看透艺术属性的宝贵。艺术发现价值在于,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块原石,经过艺术家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也能实现价值的数倍递增。反过来讲,即便是再好的原石,如果没有艺术的发现,就可能出现加工的失误,造成价值的损坏。总而言之,艺术发现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艺术发现就是将巴林石的天然美和艺术美巧妙结合起来,使它美上加美,保值增值。

  我们伟大祖国的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具体到四大名石的雕刻艺术创作来说,也是有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历程了。南方的雕刻艺术,名家辈出,占据优势。北方的雕刻艺术,因为有了巴林石而人才辈出。至于雕刻艺术的创作步骤、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雕刻艺术大师们都多次反复的讲过,我在这里没有必要老生常谈。仅就艺术创新略加论证。

  第一,艺术思维创新。北方的雕艺者,绝大多数都是从南方拜师学艺的。南方的雕艺家、雕艺大师对北方雕艺人才的培养哺育功不可没。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艺在个人。任何一位雕艺家的成长,都不可能总在老师的呵护下生活一辈子,学徒总是要出徒的,雏鹰长大总要飞翔蓝天的。在巴林石雕艺界,特别是在社会各界经营巴林石、收藏巴林石的人们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说到雕刻艺术,总是有言必称南方最好,南方最高。有人不惜千里周折,将巴林石原石拿到南方去找人雕刻,然后再拿回来在当地展示,这种自我贬低北方雕艺人才和雕艺成果的偏见,不利于打造本地雕艺行业的品牌,也不利于南方与北方雕艺的和谐并举与市场的共同繁荣。事实证明,北方的艺术家雕刻的巴林石精品,在国内国际的历次雕艺大展赛中,摘金夺银者大有人在。所以,笔者认为巴林石协会、内蒙古和赤峰市的工艺美术协会等行业组织,要理直气壮地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创新艺术思维,大力宣传本地的雕刻艺术人才和雕刻艺术成果,培植雕艺文化名人,打造雕艺文化名牌,逐步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艺术优势。

  第二,艺术风格创新。巴林石雕刻的艺术风格是指雕艺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总体特点。从目前来看,我市市场的巴林石雕件,总体上还是学习或继承了南方的雕艺风格,传统风格的东西太多,创新风格的东西太少了。在雕刻题材、雕刻技法、形象塑造等方面,多数还停留在原有的民俗文化传统上,缺乏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作品风格、时代风格、民俗风格、自成一家的雕刻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形成,是雕艺家长期的创作实践、文化修养、艺术造诣、生活经历、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综合积淀,是雕艺家成熟的标志。事实证明,并非每个雕艺家都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有的人雕刻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从雕刻技艺的水平和雕刻精品的数量上称得起雕刻家,但却不是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家。只有那些刻苦探索、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雕刻大师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冯久和、林亨云、周宝庭等,都以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流派。笔者衷心希望我们内蒙古和赤峰市的雕艺大师,能够在艺术风格的创新上做出表率,成为北方雕刻艺术流派的领军人。每个雕刻工作者都要在艺术风格的创新方面刻苦求索,执着追求,争取有所作为。

  第三,艺术产品创新。巴林石雕刻创作,要在艺术产品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只有不断推出创新的艺术精品,才能打造品牌,创出名气。艺术产品的创新绝不是模仿制造,而是人无我有的全新创造,包括继承传统的创新、时代特色的创新、民族特色的创新等等。中宝协雕刻艺术大师钱高潮先生用四大名石创作的365枚中国历代皇帝薄意印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林阁先生创作的中国十大元帅雕钮印章、蒙古族风情系列雕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英杰先生创作的古代散文名篇微雕艺术品等,都为我市雕刻艺术产品创新做出了示范,值得我们雕艺界认真学习。每位雕刻工作者都要在艺术产品创新方面持续努力,争取推出创新产品,为弘扬巴林石文化做出贡献。

  曲阳是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刻之乡,目前,曲阳石雕正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县雕塑企业2300多家,规模企业50多家,大型雕刻集团7个,分布于9个乡镇,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40亿元,产品远销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曲阳石雕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 年2 月,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该园区目标是建成“中国雕塑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到2020年,该园区将完成全部建设,实现总产值115亿元。

  目前“曲阳石雕”这一区域品牌尚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版权保护方面,曲阳石雕只有2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区域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用力不多,石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石雕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这种恶性循环正损害着曲阳石雕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规模、小产值是曲阳石雕目前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曲阳石雕企业以产值数十万元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居多,数量虽众,但实力不强,石雕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二是曲阳石雕多为来料加工,利润的大头被设计者和经销商拿走。曲阳石雕总体是:工艺靠世代流传,管理靠自己琢磨,市场靠别人开发,产品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很有限。

  曲阳石雕匠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极少,从事石雕行业的农民占大多数,他们大都只能充当石雕匠人,成不了石雕艺术家。曲阳石雕艺人在设计上没有实力,作为省级贫困县的曲阳,很难引进外地的知名雕刻人才。

  地方文化传承大多经历过封闭半封闭模式阶段,传承方式主要为家族式教育、民间师徒式传习或以文化交流为主的社会教育。对于曲阳石雕而言,青年人不愿学习和从事这项技艺,老一代曲阳石雕艺人的石雕技艺传承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学校教育就成为传播石雕技艺的重要阵地。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物质产品都包含著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将曲阳石雕技艺通过河北高校教育传承和开发,有利于促进曲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河北省艺术院校教育自身的内在发展而言,曲阳石雕地处河北省境内,对于省内艺术院校雕塑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曲阳石雕艺术本身就是雕塑艺术中的瑰宝,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教育中将石雕作为一门技艺课程传承下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对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艺术高校结合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河北省目前共有艺术院系高校50余所威廉希尔williamhill,分布在全省11个市区,具有独到的优势: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纳入到整体的教学体系当中,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石雕雕刻技巧,有完善自身艺术水平和传承作用;高校教师参与,有利于将实践转化为理论,相关专家、教师具有很强的挖掘、整理等基础实践工作转化成理论研究的能力,并对研究对象加以继承和发展,所以理论研究正是高校的优势所在;曲阳石雕是河北省的艺术瑰宝,对于它的开发与保护,本省艺术院校有直接的便利条件,也容易掌握相关非遗项目的真实历史和现状的资料信息,以及对此项非遗的理解和认知,当地高校都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来源: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名称:河北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美术院系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Z128013

  石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寿山石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寿山石的种类非常多,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纹理丰富。艺人们巧妙利用原石固有色彩和肌理,顺应材质本身的美感和属性,巧妙的安排画面,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寿山石雕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文化创意精神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福州的寿山石作坊主要集中在鼓山脚下,与寿山乡相邻的晋安区樟林村。他们主要以就地取材,产销结合的生产模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更多的人开始注意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寿山石雕。虽然寿山石雕市场需求扩大,但是寿山石雕的生产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寿山乡的原石产量逐年减少,整体的生产力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减低,很多手工作坊因无法维持生计而大幅度“缩水”。其次,市场上还有一部分寿山石雕刻手工作坊主要以薄利多销的生产模式经营,做工粗糙,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重视这些一问题将会对寿山石雕刻这一产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寿山石文化也会因此而贬值。寿山石雕刻未来的发展取向,针对从寿山石雕刻,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化,数不清道不完的历史典故、戏曲、文学故事、民间传说等都可以作为寿山石雕刻的题材,更不用说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借鉴。但是在寿山石雕刻中运用到的题材却只是冰山一角,不是童子罗汉就是一些老翁、罗汉、弥勒佛,那些熟之又熟的面孔。艺人们在创作内容上的狭隘化,显现出文化修养的不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艺人们要善于捕捉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深切体会生活,创作出让观众动容的作品。如现代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陈敬祥先生的作品《求偶鸡》,以农村生活中常见的鸡和鸡笼为素材,用寿山石来进行创作。作品中镂空雕刻的鸡笼,笼顶一只公鸡俯视着笼内探出头翘首呼应的母鸡,笼外群鸡环绕,烘托着这对求偶的情侣。题材来源于朴实的乡村生活,构思新颖,作品中采用了寿山石雕的镂空雕刻技法等。陈敬祥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生活中家鸡的生动刻画,打动了观众。寿山石雕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不仅要关心雕刻艺术,还要时时关心生活,关心时代与审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要刻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前人的艺术,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精神,不断开创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有一个很完美的创作构思并不意味着作品的成功,还要有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寿山石雕刻讲究刀法,刀法的运用是作品表现的必要手段。还需要一定的造型功底,娴熟的技艺表达、独到的艺术见解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艺术是相通的,寿山石雕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都是古老文化的瑰宝。因此,寿山石雕刻艺人不仅要关注寿山石的文化历史,还要触类旁通,对传统绘画也要有所了解。例如中国画中一些基本的理论、构图方式,以此丰富寿山石雕刻的理论基础威廉希尔williamhill。传统美学中提倡“书画同源”、“诗情画意”,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吸取中国画的技法理论并在寿山石雕刻中加以应用。林清卿擅长薄意雕刻,为了提升自己,潜心研究中国画,他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融合于雕刻刀下。他的寿山石雕刻与中国画紧密结合起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个人的艺术特色——刀笔结合。在“全球化”时代,西方艺术在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从冲突、对话到融合。寿山石雕刻可以吸取抽象艺术的创作特征,对雕刻对象可以进行大程度的偏离或完全抛弃对自然对象外观的刻画。

  与大多民间艺术一样,寿山石是雕刻的传承方式是通过拜师学艺、手口相传的模式传承下来,不像其他艺术有系统的科班传承模式。因此在传承的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雕刻技法的模式化、题材的概念化。真正的艺术是有血有肉、有情有魂。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不只是对生活的再现,把生活中想表达的东西像照片一样一成不变的雕刻出来,能做到完全写实也实属不易,但是若能从生活中总结出那么一点属于自己的见解,给人以一种妙不可言的突破形式。这也是艺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唐代画家张璪提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既要观察生活形象,又重视主观感受⑥。中国传统美学讲究“象形”和“达神”,也是我们在寿山石创作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效果,而不是单一的重复、刻制。若一味的模仿,不提倡创新,即使效仿的再好,也只能算是临摹复制而不是创作。随着“全球化”的社会文化进程,中西方传统艺术思想的融合,寿山石更应该学习和借鉴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追求自主,打破一切固有或已有的形式甚至理念,从创作观念上打破传统,不再墨守陈规 。寿山石雕刻家潘惊石考虑到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在作品《一片相思》的雕刻中:最大限度保留原石的材质美,仅在一小片黄皮上雕一片黄叶,但是作品表达了“一叶知秋”的相思。

  与其说“物以稀为贵”,还不如说文化积淀才是其真正艺术价值的体现。寿山石雕刻家要持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迈开时代的步伐,在方寸之地上代代传承,尽情雕琢着多彩的寿山石世界。

  [1] 郑建旺.浅谈寿山石雕的艺术创作(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62.

  霍去病作为西汉王朝一代名将,凭借大破匈奴,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名震帝国。无奈英雄英年早逝,汉武帝万分痛哀,于是大兴土木,为其修筑坟冢以示纪念。古人采用“以形写意”的手法,来为霍去病建造墓前石像,表达对这位将军的崇敬之情。霍去病墓石雕,巧妙地借助原石原本的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艺术表现手法,将将军的军旅传奇表现得惟妙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草原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背景前提下,这些匠人突破前代王朝的艺术限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将象征与写意巧妙地融合,造就了千古不朽、流传百世的艺术佳品,为我们展示艺术与文化之美。

  相较于前代注重写实精神的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像采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等于一身,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雕塑象征意义与写意精神巧妙地融合,从而表意浑厚深沉,风格粗放豪迈,简练传神地描绘出一代战神的飒爽英姿。

  霍去病墓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等传统雕塑手段,依照石材天然的质地、外形,结合雕塑对象特点对其顺势而作,在其关键部位精雕细琢,这是一种大体随性而为的浪漫主义创新写意方法。这些手法极大地突出对石像所描绘对象的真实神态和逼真动感,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联想到曾经叱咤疆场的霍大将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此外,这些石雕突破单一个体的造型限制,从石雕群的外在形式到内在表现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为著名的“马踏匈奴”石像作为整个石雕群的核心主题雕像,其余石像则围绕着霍去病大将军北伐匈奴这一宏大主题展开。这些雕像与霍去病坟墓周边的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霍去病大将军征伐匈奴这一历史事件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西汉远征军在山野川林中行军的艰难困苦,或体现西汉军民与敌作战斗争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战士作战时的英勇矫健等等。

  总之,霍去病墓石雕作品近乎自然天成,线条流畅,创作手法精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我们今天的雕塑艺术发展提供借鉴。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点以写意为主,而同期的不少作品却展现出不同风格,如以满城中山王墓葬出土的长信宫灯为代表的作品以写实自然主义为主,两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展现出西汉时期艺术文化的发展。

  西汉王朝是在继承前秦政治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它仍旧沿袭着秦朝很多政治文化内容,包括艺术特色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政策变化,加之文化的蜕变,对于先秦文化也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同时,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中原文明逐渐与之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一定变化,产生新的文化影响。这造成文化方面存在多样性共存的现象。

  霍去病墓石雕就是在这一文化潮流影响下的产物。首先整个作品在整体方面结构把握到位,给人以朴实、大气的艺术气息。其次在内容上整体与局部个体连贯,不失局部的独立美感。巧妙借鉴浮雕艺术,注重点、面、线等元素的组合。这不仅体现出中原文化精巧细腻的特点,还包含游牧民族文化粗旷豪放的气质。霍去病将军率部常年征战漠北,与北方游牧民族有深入的接触,使得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成为趋势,进而反映在其艺术作品上。霍去病墓石雕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和中原风格,运用独具匠心的大写意风格,象征战功卓越的霍去病将军,甚至是整个强盛的大汉王朝。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其变化反映在这个民族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上。一个富有活力的文化,不仅仅是承上启下,进行传承,还要有容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蜕变。

  从新石器时代开启的玉文化在汉代得到巨大发展,涌现许多杰出的玉石作品,如满城中山王陵墓的金缕玉衣。玉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汉武帝作为玉文化的追随者,其在为霍去病营造陵墓时必然有所体现。

  此外,西汉在继承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也融入部分楚文化色彩。以黄老之道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盛行和武帝信奉巫教等表现出浓重的楚文化色彩。此外武帝时期的文学作品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浪漫色彩,为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奠定文化基础。这自然也在霍去病墓石雕中有所体现。因此,继承前人雕塑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霍去病征伐匈奴这个特殊历史背景,可以看出一些睥睨。从张骞出塞开始,中原文化不断与西域文化进行接触,但由于受到匈奴的军事威胁,中原王朝很难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经济文化交流。尽管匈奴贵族和西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军事冲突,但是汉匈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匈奴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着汉人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这对西汉初年大型石雕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霍去病作为平定匈奴的大将,他的一生和匈奴人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修造霍去病墓时工匠们将中原汉民族的艺术特色与匈奴人的艺术语言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霍去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不同地域文明的交流,使得中原文明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今后的雕塑艺术发展。汲取外部优秀文化,学习外面雕塑艺术精华,是发展我们雕塑艺术的外在要求。

  汉代艺术其造型、美感都堪称典范,形成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个巅峰。汉代雕塑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整体的气势,展示着这个时代艺术的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艺术繁荣的背后是大汉王朝繁荣的经济和强盛的国力,我们还应该看到,艺术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其自身单线条的延续与成长, 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结果。其中,霍去病墓最具代表性,将大汉的古朴、稚拙、雄浑、大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大汉文化在此后2000多年里,依然延续着这种文化交融的趋势,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慢慢相互吸收、发展、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灿烂光辉的艺术文化。

  [1]张炯炯.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审美特征: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为例[J]. 雕塑. 2007(04)

  [2]李惠东.从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看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从西汉雕塑艺术看民族文化融合”艺术探讨之一[J]. 美苑. 2005(04)

  [3]杜俊平.汉代茂陵霍去病墓石雕造型艺术特点及其历史原因[J]. 职大学报. 2007(02)

  湖南怀化地处山区,自古出产石材,石材作为一种具有构筑和装饰双重功效的天然建筑材料,一直以来备受人们青睐,故石雕在这一地区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能工巧匠留给了我们许多石雕历史文物,更重要的是通过石雕作品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怀化石雕工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不断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民间工艺因现代化的加工和开采设备而得以发扬光大,石雕艺术品种类和档次都有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趋向。

  目前怀化石雕产品加工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礼品,包括砚屏、砚台、笔床、墨几、镇纸、笔筒、厅堂供桌上的座屏等,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紫玉神雕工艺厂厂长胡万云,以及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明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拥有省工艺美术行业“雕塑大师”称号的胡扬为代表的芷江石雕工艺从业人员组群,主要就是从事此类高端工艺礼品、纪念品设计制作工作。另一类是加工建筑、园林中的石材石雕装饰构件,包括石桥、石亭、石坊、石狮、石栏杆、园林石材家具、碑刻、石雕文化墙等。从事石雕工作40多年的芷江石雕名人蒲长生师傅和麻阳石雕巧匠罗克忠都是这一类石雕加工的能工巧匠。从事建筑园林石雕加工经营的工厂在怀化有很多家,怀化天宇石雕工艺厂、怀化明山石雕工艺厂、怀化兴龙石雕工艺厂、怀化辉煌石雕工艺厂、天基艺雕等都是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石雕厂家。在部分园林景观公司中,石雕加工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如怀化市艺翔城市园林雕塑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怀化市天工雕塑院等。除此之外部分石雕工匠处于一种个体工作状态。

  怀化市出产原石主要以麻石和青石为主,怀化中方县铁坡乡、活水乡都有大量麻石资源,芷江县也产出麻石、油绿带青的青石,这些都是优质的建筑装饰雕刻及石雕原材料,运输成本低且加工方便。

  目前工艺礼品石雕类多是采用“紫袍玉带石”作为原料,它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以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平行延伸,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似条条玉带。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硬度3~4.5度,色彩鲜艳,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玉带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石原料。石材原产地明山因开采历史较长而资源已近枯竭,致使邻近的贵州铜仁地区出产的紫袍玉带石成为了目前芷江紫袍玉带石雕工艺品的主要原石来源。近年来原石价格不断攀升,外地采购运输成本的增加也直接提高了芷江石雕工艺品的成本,如若本地区没有可以替代的石材原料,生产的直接受制性及被动性势必影响到行业发展。

  石雕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在最近几年却遭遇着最为严重的传承问题。石雕技艺的传授基本属于师傅带徒弟这一方式,漫长的学艺时间、工资低、劳动强度大、恶劣的工作环境及社会从业认识等问题都影响年轻人对这一职业的认知与选择。国家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湖南承人的资助力度提高到每人每年一万元,但毕竟受惠人数有限不足以影响整个行业。数据显示现在怀化30岁以下从事石雕工艺的人数非常之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后续人才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石雕产业要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制约怀化石雕产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市场、产品知名度、专业人才等问题均至关重要,纵观全国其他石雕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市经验,结合怀化地区石雕产业现状特点,谋划发展思路如下:

  目前怀化石雕行业的发展只是一种顺应市场需求的自然发展,急需一个科学合理的中远期行业发展规划及政府相应的支持。以下借鉴国内其他石雕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县市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1.福建惠安:惠安县政府为推动雕艺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石雕石材项目准入规定》,规划雕艺产业园,成立石、木、玉雕作品版权登记服务中心,联办“企业精英人才学历提升班”举办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博览会不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展会招到一批客商、经销商,吸引潜在消费者,开展专家论坛,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大师、行业领军人物,展开交流研讨,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信息和创意思想,促进文化艺术转化为市场价值;更好地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惠安“世界雕艺之乡”的品牌。

  2.浙江东阳:东阳市政府整合木雕企业修建“东阳中国木雕城”,集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集中的抱团发展东阳木雕,目前东阳中国木雕城名气蜚声全国,吸引了大批的福建、广东的古典家具制造厂商到东阳木雕城设点。由此进一步确定了东阳木雕在全国木雕行业的领先地位。随后东阳依托木雕产业及中国木雕城的影响开办了另一大规模的石雕城,全面打造全国雕刻之乡。

  3.山东嘉祥:每年举办中国嘉祥国际石雕艺术节推广石雕工艺,它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校企联合,即与中央美院合作办厂。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先后被命名为“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中国雕塑学会石雕艺术创作基地”、“中央美院教学实践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嘉祥石雕”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石雕企业。

  以上几个全国有影响的石雕工艺之乡的产业发展特点是规模大、雕艺企业多、从业人员多、当地政府重视雕刻产业发展,大力宣传扩大知名度,每年都有与石雕相关的展会或赛事。藉此经验,怀化石雕产业发展首先应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主持下,借鉴其他石雕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结合地方特点,编制怀化石雕产业中长期规划;加大对石雕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怀化石雕网站,为石雕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改善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沅江石:怀化地处武陵山区,河流溪水纵横,河床溪沟蕴藏一些带有地域特征的奇石,如洪江出产一种沅江石,因其石质带红,加工打磨后表面光滑手感温润,被爱石之人取名为“洪江碧玉”常被掏石之人带到广东石雕工艺厂,根据石材特点加工雕琢成把玩件后成为雅士相赠的礼品。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之间。

  石:怀化辰溪、沅陵与湘西泸溪部分区域出产石,矿藏量丰富,是工艺礼品石雕的优质原材料。

  辰砂:又称辰州砂床、朱砂石、丹砂、丹栗、赤丹,主要出自怀化市沅陵县冉家岩洞。在湖南的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首县等地都有分布,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彩石。常与石英、黄铁矿、辉锑矿共存。辰砂属于辉闪矿类,当晶体较大时因透明程度差而呈黑红色,粉末为鲜红色,是石雕工艺品加工的优质原材料。

  墨晶石:又名楚石、紫石、墨玉,出自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娄底市新化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黑色而脂润,纯净无暇,通体黝黑,极具光泽,磨光后黑如漆,格外晶莹,又被称为“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印章、墨砚、玩具等已有300多年历史,用墨晶石雕刻制品古朴典雅,既似玉雕的晶莹细腻,又含石雕的粗犷豪放,别具一格。

  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及文化性,传统吉庆图纹石雕新产品运用于室内建筑装饰,使石雕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相结合的探索,无疑是值得室内设计师及石雕从业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如地面装饰石雕、墙面装饰石雕点缀构件、玄关风水吉祥装饰石雕等,其工艺难度不大,制作时间短,工价适中,产品价格不会太高,顾客也因其材质自然、题材吉庆、形式独特、价格适宜而易于接受。就室内建筑装饰市场而言,不论是接受的程度还是市场需求量,估计都要大于单纯的工艺礼品。(从本人近年完成的几套高端居室空间实例效果分析,此发展方向完全是可行的,不论装饰效果还是业主接受程度都很理想,具体石雕处理形式、题材及用材另写文阐述)。

  明清两代是石雕运用于建筑的鼎盛时期,怀化市明清古建筑集中分布于洪江、黔城及芷江。目前亟待保护的有:始建于宋代的芷江文庙、芷江县大垅乡政府院内的一组“二十四孝”图石刻及一批楹柱、柱础等及洪江古商城“太平宫”石雕门楼等。乡土建筑石雕精品的保护刻不容缓。

  充分利用高校及专业学会平台,在石雕产品设计上走创新之路,同时提升石雕产品文化内涵,加强与国内及本地区各艺术院校合作,吸引培养石雕专业人才。怀化学院成立了“五溪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实验中心”,其中的民间雕刻工艺室主要就武陵山区民间石雕及木雕进行调查收集、研究整理保护及开发工作,计划聘请民间石雕及木雕艺人到学校进行石雕和木雕的创作,对一些有兴趣及潜质的学生进行石雕木雕工艺及技法的传授训练,石雕艺人也可以与实验中心广泛联系,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优秀的石雕工艺大师走入高校讲述传授石雕工艺,吸引有美术设计基础的大学生了解并喜爱这门传统工艺,推动石雕艺术水平的提升。同时鼓励石雕企业选派从业人员进入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如条件成熟可以在芷江举办“明山石雕”艺术节,通过石雕艺术节的举办,集中宣传推介怀化石雕,扩大怀化石雕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怀化石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组织石雕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石雕赛事及展会,主动走出去,交流扩大怀化石雕的知名度。

搜索